特殊资产新闻播报
2022-02-22 12:11
私募
股权
房地产
破产重整
1、穆迪:中国国企可能会从陷入困境的地产开发商手中收购更多资产。据彭博早间播报,穆迪称,中国国企可能会从陷入困境的地产开发商手中收购更多资产,这类高杠杆交易将对地方国企造成更多负面影响。
2、远洋资本设立国内首支地产特殊机会美元基金。据远洋资本公众号资讯,近日,远洋资本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全球知名机构投资者,发起设立6亿美元地产特殊机会基金。该基金是国内首支聚焦于境内住宅开发的美元特殊机会基金,专注于投资中国境内包括长三角、大湾区在内的核心城市的住宅开发项目。
3、AMC首单支持房地产项目金融债出炉。财联社2月18日电,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金融债券的申请获批。本次债券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的风险化解及处置,开展房地产行业不良资产纾困及房地产金融风险化解工作。本次债券的发行将为中国东方在专注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发挥特殊功能优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提供低成本、长久期的资金来源。

4、2300亿国内债券,房企今年将迎两轮偿债高峰期。据标普信评发布的研究报告,2022年,116家样本企业年内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其中3月和7月是相对到期高峰。如果考虑到海外美元债,房企面临的债务重压将更大。2022-2025年是房企美元债兑付高峰期,房企海外债到期余额分别为273.25亿美元、182.8亿美元、190.32亿美元及179.94亿美元,2022年偿债压力集中于上半年。
5、路透:中资银行不良反弹压力大转让市场却“凉凉”?银行更想自己搞。路透早报2月11日报导称,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低迷以及房企频爆雷令不良行业活跃度趋降,银行转让资产包的积极性下降,部分银行因不良反弹较大,短期无法靠低价转让资产包完成考核指标而选择观望等待或自行清收。除了转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下降外,买卖双方对不良资产包的价格也越来越难谈拢。“不良资产包转让就一定要打折、让利,在放弃达到考核目标后,干脆就自己清收,这就不需要让利了,”某行业资深人士称。
6、北京出台破产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据中国经济导报2月17日报道,近日,北京市企业破产和市场主体退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印发《北京市破产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完善破产法律制度、完善特殊类型市场主体退出和特定领域退出制度、健全企业破产预警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关联权益保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5个方面70项改革任务,计划今年年底全部完成,力争在各方面实现新突破。

7、华夏幸福与中融信托各执一词,债务重组谈判仍处胶着状态。2月17日,有媒体报道:华夏幸福方面称“中融信托项目的‘五年期’方案并无变化。”双方争议焦点消除,债务重组谈判或向好。对此,记者向华夏幸福和中融信托均求证得知,双方争议点并未消除,依旧各执一词。中融信托官方回应称“尚未接到华夏幸福正式沟通,公司仍在准备起诉。”而华夏幸福方面则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经与中融信托进行多轮协商,正在对协议具体内容做进一步详细沟通。”
8、“多点开花”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将加大。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20年和2021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已连续两年超过3万亿元。专家认为,2022年不良资产反弹压力仍然存在,预计银行业将综合运用各类处置工具,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
9、世茂深港项目60亿信托召开投资人会议,计划展期两年兑付。世茂集团管理层在2月16日投资者会上表示,拟将一笔约59.94亿的信托计划展期偿付。该笔信托由中信信托发行,2月17日将有12.94亿到期。在初步展期方案中,世茂方面提出,2022年全年归还贷款本金的25%,此后两年分别归还本金的35%和40%。据悉,会上有部分投资人仍然对世茂方面的回应不满。
10、阳光城及其母公司已处置20余项优质资产,累计偿还债务超450亿。据观点地产网报道,自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阳光控股遭遇短期流动性危机以来,已处置兴业银行股份、正心谷旗舰基金等股权,转让包括浙江永康、四川宜宾、上海梓光、上海臻百利、希尔顿酒店等20余项资产,所得款项均用于偿还债务,累计已偿还债务超450亿元。
